—曾获—
1985年 获江苏省《十佳青年》称号。
1996年9月 赴日本参加第一回东亚漫画高峰会议,获委员会特别奖。
1997年9月 赴韩国参加第二回亚洲漫画高峰会议
1998年6月 赴香港参加第一届《文传杯》中篇漫画大赛,获冠军奖。
1999年9月 旅日期间赴台湾参加第三回亚洲漫画高峰会议。
—代表作—
《白秋练》、《倩女幽魂》、《溶炉》、《水晶心》、《黑丛莽》、《女友》、《一个夏天及秋天》、《彼埃尔和吕丝》、《我们要去哪儿》
—主要作品—
《水晶心》、《黑丛莽》、《女友》、《一个夏天及秋天》、《彼埃尔和吕丝》、《秦始皇》、《瑶池会》、《禁忌游戏》、《这年初冬》、《倩女幽魂》、《白秋练》、《我们要去哪儿》、《自由领域》、《把希望锁在抽屉》、《ZEROCITY》、《日本留学见闻》、《时空女神》、《吕雉》、《心跳上海》
—已出版单行本—
《琉璃时间》上部、《雪狼湖》、《海妖》、《清除》、《家园》、 大型韩国网络游戏《奇迹》漫画版、《玛雅传说》、与阿明林莹合作《游戏》 《神子·苍天录前传》
—胡蓉和i尚漫的漫画对谈—
(以下胡蓉简称为"胡",i尚漫简称为"尚")
尚:胡蓉老师您好,很高兴今天能对您进行专访。您已经在漫坛闯荡很多年了,我们很想知道在您看来,漫画是什么,它究竟能做什么?
胡:在我看来,"漫画"应该是用画或图形诉说天下之事,是一个包罗万像的表达工具。就像文字和影像一様,是创作者表达所用的工具。其实漫画并没有那么神秘和特殊,创作者首先是正确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至于工具使用程度的高低是技术层面的事了……
尚:您在事业的高峰期依然"留学"日本,我们很好奇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现在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又一次回到国内奋斗?
胡:我记得当时是98年,对于当时27岁有了工作室、人员齐备、生活无忧的我来说,只要一直创作下去肯定有很好的发展。可是我想,当一个环境不能再给予我更多学习的机会的话,那就是一个不好的环境——并不是说在日本得了所谓国际上的奖项,就已经是个很成熟作者了,我其实不想要一个画出什么都人人都叫好的环境……所以,我就毅然决然的去了日本,那个漫画大国……"生活即漫画,漫画即生活"一直是我的人生态度。所有的创作经验和理念都不应该是因为跟了哪个老师(学习)才有的。这个世界才是你的老师,自己去向社会学习如何生存和思考的方法。至于这次回国应该是计划之中,因为原来就打算回国,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帯回自己的国家,也算是学以致用吧。
尚:您在日本漫坛闯荡多年,对日本漫画创作有很深的理解,在您看来,日本漫画市场发达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哪?
胡:记得我刚去日本时,对日本的"便当"印象非常之深。小小一方便当盒里可以大做文章,美妙絶伦。这是个把细节做到极致的国家,把经典、细致大众化了的国家,对于漫画这种需要追求"细节"的艺术形式来说,这应该是其发展的必然性。要说偶然性的话,恐怕应该是创作者们早在80多年前发现了这一表现形式,并发扬光大了吧。
尚:国内漫画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您怎么看目前中国的漫画市场、与十五年前比有哪些进步,与发达市场(如日本)比又有什么不足?
胡:应该肯定的是,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的漫画产业和读者群有了长足的进步,漫画出版物也增加了。但是,如果仅从内容上说,我觉得国漫出版物和十五年前相比,反而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越发地単一化、低龄化……四拼一的漫画杂志确实为我国漫画市场的扩大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四拼一这种印刷的形式是当初只是为了节约印刷成本又要顾及信息量大的一种妥协。
尚:很多读者也呼吁国内应该出现传统的一拼一漫画,比如您担任特约主编的《尚漫》杂志。
胡:对,相比我们看到的传统一拼一漫画,我以为四拼一漫画是短时期的产物,因为它很难体现漫画艺术应有的"细节体现"。应该说中国的漫画产业已经度过了需要用四拼一来推广的阶段,所以这种形式并不能、也不应该继续独霸市场主流。要让中国漫画尽早登上国际舞台,一定要舍弃一些只看短期效益模式,这样才能更快的缩短和国际上的差距。
尚:您通常都会如何进行创作工作,比如如何构思,如何寻找灵感,在确定了那些要素后开始动笔,如何修改什么的?
胡:要说通常的话,应该是没什么准备就可以开始了,感觉我不用寻找灵感。其实画漫画功夫大都做在平时,说得具体点,就是记录生活的每时每刻,那些感受都是创作的素材。一個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再就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了这些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从更高层面理解生活本身。没有想法没有感受的人是不易従事创作工作的,即使他在技法上相当熟练。
尚:作为"尚漫"杂志的特约主编,您是如何看待在中国推动"原创少年漫画"这件事的?在您看来,中国的读者能接受的作品类型是什么样的?
胡:应该说能作为《尚漫》杂志的特约主编,是我一回国就遇到的一个良好开端。当时我刚刚回国,就欣喜地发现了像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尚漫》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在为发展和开发漫画形式多様化而努力。中国的读者最能接受的作品类型应该是多様化的,为何我支持従热血少年漫画开始做,是因为少年时代是个多梦、快速成长的时期,従这个时期开始的话,中国漫画也会如少年一様在蓬勃生长。
尚:您带领工作室为《尚漫》杂志精心打造了两个连载作品,他们作为"胡蓉原创漫画工作室"作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另外请您简单说说这两个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胡:应该说,《翱骊》和《心跳频率》这两部作品在故事内容上,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要把新人很快培养成漫画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不过这也算是我回国后实行的计划之一:培养新人,新作。作为"胡蓉原创漫画工作室"推出的作品,目前首先做到是団队的合作的高端品质。可以不夸张地说,画面的绘制是应该是国内最高水平。这点已经是被日本的职业编辑鉴定过的,呵呵……
尚:对于新媒体(手机阅读、网络漫画等)等形式的漫画传播,您有什么看法?在您旅日期间是否也接触过相关行业?
胡:在我理解,这就是所谓数字出版平台。发展数字出版平台是未来几十年大有作为的空间。不过中国原创漫画従内容的量上还欠积累,这将是阻碍数字出版平台发展的一大障碍。日本能在一瞬间把数字出版平台做到铺天盖地的状况,和有大量的内容资源是分不开的。我们只有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快做到积累大量内容,才能满足数字出版平台发展的需求。
尚:谢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最后想请您展望一下未来5年中国原创漫画的发展前景!
胡:未来5年?虽然时间上我说不好,但我以为中国漫画一定会按着自己的轨迹发展,会慢慢诞生具有自己特色、能支持漫画事业发展的自己的漫画家和漫画出版等等……最终为文化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并且在国际上被认知认可!